2019年第52周:上价值

力量、爱、价值

Posted by Yunlai on December 29, 2019

当我写下$52$这个期号,知道这是2019年的最后一个周末了。再过几天记得把2019改成2020呐,终于需要动一动十位数上的数字了。这个场景实在是太熟悉了,自2006年起,就有意识无意识地在年尾写点东西了。2012年以来,这个战线越拉越长,过了十月就开始惦记这件事。

2019年的年终总结是早写过的了2019年第48周:年度总结,岁月无所谓值不值,过了就是过了,与它是以2019名义还是2020的名义也没关系。关于过去要说的已经很少了,但是即将到来的日子啊,却很难让人缄默。

越靠近2020我的心也越来越紧张,像万千少女第一次要面对三十岁这个课题一样,我越发觉得手足无措。子曰过的三十而立,每天睁眼就是一百多万的房贷,出门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加薪的工作,这样的三十而立需要上点价值。我不知道这个终极问题为什么每天都在拷问我:人生有什么意义?

力量、爱、价值

人活着绝不是为了扬名立万,而是为这个世界带来价值,哪怕只是以其纯粹存在的形式来创造价值,一如婴孩之于母亲。价值是什么?就是满足他人需求的程度,一如国防之于家庭。那么一个人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在50周的周记2019年第50周:打发时间中我提出过一个疑问: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前在学校学习各门学科,我知道了现代社会生活常识。毕业了,又学习各项技能,写作啊,编程啊,沟通啊,等等。我也相信终身学习,可是,学习就是为了从未知到已知吗?把自己武装成图书馆和工具箱?

这其实是困惑于人学这么多知识,除了打发时间,对这个社会有什么价值呢?除了购买学习资料带动经济的发展之外。学习知识、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离开改造世界的实践去空谈认识世界的方法与理论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实践论核心的观点就是认识要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直到有天听傅佩荣老师的西方哲学课,听到中世纪基督宗教神学家奥古斯丁说:

有多少力量,就有多少爱。

显然学习是可以获得力量,之所以困顿学习的目的,是因为没有打通力量,爱,价值的链条:

  • “我的力量如何,我的爱也如何”
  • “我的爱如何,我的价值也如何”。

离开了爱,力量就成了无的之矢,积累到一定程度是要走火入魔的;离开了力量,爱也变得空泛而无力;而爱与力量的结合就是价值的体现——需求得到了创造也得到了满足。这里有一个点,可能比较难理解,那就是:需求不仅是用来被满足的,也是可以被创造的,这就是爱的神奇之处。一如,爱一个人就是满足他的需求(固有的和创造的)。

反过来看,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爱的深度,力量使其深度得以实现。这也是一般规律,一个人的格局胸怀越是宽广,他的力量也越发的强,他的价值也越发的大。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没有看到这层关系,那时的力量是分数的高低,是工资的高低,是职位的高低,所以那时候还不能三十而立啊。这世界谁可以驾驭力量,我站在宇宙的中心呼唤的是:爱!

2020年,我还要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许多技能我还没有学会,我知道自己处在技术的一个怎样的底端,知道自己在经济文化军事上的劣势,我正处在从愚昧山峰上往下走的旅途中。今年买了那么多本书,我知道有多少是为了缓冲这段旅程的不适与羞涩。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邓宁将这种效应归纳为:「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没有能力。」

两种成长

刚参加工作时,自己负责的都是比较具体的工作,这唤作个人贡献者——你的业绩是直接和你的劳动输出挂钩。2019年参加了新任管理者培训,并作为一名主管出现在组织架构上。这是一个角色的改变,就是你要开始思考一个团队的业绩、人员的构成,能力的组合,凝聚力的形成。在一线的时候,人家怎么吐槽公司,也跟着吐槽,就像吐槽自己的母校一样。但是做了主管之后,就收敛了许多,你要是吐槽了,一个显得不庄重,一个人们会觉得连领导都不喜欢这份工作,我还能干多久呢?

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做了主管之后,要承担责任也大了。之前遇到问题,解决不了问领导,问师傅,是情理之中的事:你是领导,不找你找谁。做了主管之后呢?要开始解决别人的问题了。所以,一个人的职场能力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的或者别人的。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商业社会,一个团队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能走的路线只能是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只要自己学习好就行了,如今当了学习委员,就要照顾全班同学的成绩了。这也是这一年我在思考的问题:如果提高团队的力量?

一方面面临着自己的知识边界,想着如何去突破它,使自己保持成长。另一方面也要面临团队的知识边界,如何激发这个团队的活力,走得更远、跳得更高、变得更强。关键是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要防止某个人的能力成为团队的天花板。一个人的时候是游击战,在和团队一起工作的时候就是联合作战了。需要相互配合,各自共享自己的优势。

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重境界: 人不知而不愠

如果上半部分是对未知领域的柔情宣战,接下来就是对已知部分克制与宽容。

我很庆幸这周读了赵鹏的《零基础学习R语言》,也许很多像我这样有着5年R语言使用经验的人不会去购买这本书。说实在的,就R语言这一块,确实是面向初学者的。但是在本书的后记部分,作者提出学习的三重境界: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刚学R语言的时候,读这本书是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深刻体会的,因为我的学习路径真的是这样的。刚开始接触R语言的时候,小宇宙里面就自己在默默的学,每天坚持看文档、敲代码,用了很长的时间走出成本线,一些基本的问题都能顺利解决了。然后是在网上写博客,因为R语言结识了不少比我优秀的多的朋友,所有之前的孤独都值了。我目前就处在这个阶段: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其实打动我的是第三重境界:人不知而不愠。这也是我目前尚未达到的境界。随着经验的积累开始知道一些之前困扰过自己的基本报错的解决办法,一开始当有人问我的时候,还比较乐于回答。同样问题,当回答上几十次,几百次之后就会变的不耐烦起来: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呢?!这就起来了。

你不能要求一个刚入门的人就有你摸爬滚打四五年的经验,这太苛刻了。愠了,其实不过是倚老卖老而已:

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千万记住,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过你所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了不起的盖茨比>

所以,谁能站在知识的背后?一个人学了别人没有学到的知识,依仗已知去构建知识的权利高墙,这不也太卑鄙了吗?要记得,学到的要教人,赚到的要给人。

关于背后的故事二则
  • 其一

大学的时候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其实这并不是一个荣誉勋章,但是年少的我却因此高兴好几天。现在看来真的是穷的开心。那个暑假在家乡的界南河的桥上,我和弟弟说起这件事,我看着风行水面而起的涟漪,对弟弟说:

荣誉,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有的人无法驾驭就倒了。

那时我思考的是谁有能力站在荣誉背后,荣誉只是附属品,有多少人誉令智昏,忘乎所以。庆幸在年轻的时候就问到了这问题,并把它放在价值观适当的位置,自那以后不管誉满天下还是山野孤老我都能坦然地面对这一生了。

  • 其二

2016年的时候读李笑来的书,讲到金钱与资本的区别。花钱不需要训练,但是投资却是一门学问。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有资本站在资本的背后?有的人中彩票,不出一年还是会成为一年前的自己。看看《西红市首富》,一下子这么多钱给到我们手上,多少人能站得住?我们羡慕富豪的生活,但是那一天真的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李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平凡如我们只是祈求升职加薪,日子永远是精打细算,这些钱发挥了它的力量了吗?彰显了它的爱了吗?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吗?

后记

知识,金钱,荣誉只是【力量-爱-价值】链条中的一条,如果力量离开爱和价值,它会成为脱缰的野马,真冲直撞,而爱和价值也沦落为口号和鸡汤。

力量就像一件衣服,不是买的越多越好,而是自己搭配得好。愿我们都能拥有合适的衣服,使我们的爱和价值的身躯得以安放。

有多少力量,就有多少爱”——奥古斯丁如是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怎么解释?